Processing math: 100%
高级检索

一起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诊断及分析

刘胜军, 冯正军, 刘钊, 郑献刚, 乔红军, 郭会永

刘胜军, 冯正军, 刘钊, 郑献刚, 乔红军, 郭会永. 一起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诊断及分析[J]. 农村电气化, 2023, (5): 17-20. DOI: 10.13882/j.cnki.ncdqh.2023.05.005
引用本文: 刘胜军, 冯正军, 刘钊, 郑献刚, 乔红军, 郭会永. 一起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诊断及分析[J]. 农村电气化, 2023, (5): 17-20. DOI: 10.13882/j.cnki.ncdqh.2023.05.005
LIU Shengjun, FENG Zhengjun, LIU Zhao, ZHENG Xiangang, QIAO Hongjun, GUO Huiyong.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a 220 kV Transformer Winding Deformation Defect[J]. RURAL ELECTRIFICATION, 2023, (5): 17-20. DOI: 10.13882/j.cnki.ncdqh.2023.05.005
Citation: LIU Shengjun, FENG Zhengjun, LIU Zhao, ZHENG Xiangang, QIAO Hongjun, GUO Huiyong.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a 220 kV Transformer Winding Deformation Defect[J]. RURAL ELECTRIFICATION, 2023, (5): 17-20. DOI: 10.13882/j.cnki.ncdqh.2023.05.005
刘胜军, 冯正军, 刘钊, 郑献刚, 乔红军, 郭会永. 一起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诊断及分析[J]. 农村电气化, 2023, (5): 17-20. CSTR: 32400.14.ncdqh.2023.05.005
引用本文: 刘胜军, 冯正军, 刘钊, 郑献刚, 乔红军, 郭会永. 一起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诊断及分析[J]. 农村电气化, 2023, (5): 17-20. CSTR: 32400.14.ncdqh.2023.05.005
LIU Shengjun, FENG Zhengjun, LIU Zhao, ZHENG Xiangang, QIAO Hongjun, GUO Huiyong.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a 220 kV Transformer Winding Deformation Defect[J]. RURAL ELECTRIFICATION, 2023, (5): 17-20. CSTR: 32400.14.ncdqh.2023.05.005
Citation: LIU Shengjun, FENG Zhengjun, LIU Zhao, ZHENG Xiangang, QIAO Hongjun, GUO Huiyong.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a 220 kV Transformer Winding Deformation Defect[J]. RURAL ELECTRIFICATION, 2023, (5): 17-20. CSTR: 32400.14.ncdqh.2023.05.005

一起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诊断及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胜军(1974—),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技术监督专业管理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M411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a 220 kV Transformer Winding Deformation Defect

  • 摘要:

    介绍一起通过常规停电试验发现220 kV变压器中压绕组存在严重变形缺陷,分析了该变压器中压绕组变形的原因,提出了日常维护的建议,并提出为了避免类似缺陷的发生,设计大型变压器时,应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同时,改善变压器运行环境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defect of severe deformation of the medium voltage winding of a 220 kV transformer discovered through routine tests.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edium voltage winding of the transformer. Suggested daily maintenance. To avoid similar defects,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hould be optimized when designing large transformers. Meanwhile,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transformers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电力系统容量越来越大,导致中低压侧短路冲击尤其近区短路冲击对变压器所产生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可能导致中低压绕组变形。绕组变形是大型变压器运行的重大隐患,如不能及时发现,将对电网安全稳定带来重大威胁[1]

    某220 kV变电站2号变压器设备信息为:型号SFSZ11-180000/220,额定容量180/180/60 MV·A,额定电压比230 ± 8 × 1.25%/121/38.5 kV,接线组别:Ynd11,出厂及投运日期2008年6月。该变压器于2015年9月7日曾进行停电试验,各试验项目试验数据均正常。

    该变电站220 kV采用3/2接线方式,110 kV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正常运行方式为并列运行,35 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未装设母联开关,正常运行方式为分列运行。该变电站1号变压器220/110 kV中性点接地刀闸在合位,2号变压器220/110 kV中性点接地刀闸在断位。

    该220 kV变电站2号变压器停电试验时,当地天气阴,环境温度19 ℃,相对湿度70%,油温15 ℃。该变压器开展了绕组电阻、绕组电压比、绕组介损电容量、低电压短路阻抗、绕组频率响应分析、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套管试验、绕组绝缘电阻、铁芯及夹件绝缘电阻等试验项目,其中绕组电阻、绕组电压比、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套管试验、绕组绝缘电阻试验、铁芯及夹件绝缘电阻试验数据均符合标准要求。

    该变压器绕组介损和电容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高压、中压、低压绕组对其他绕组及地的电容量增大分别为5.2%、14.2%、16.3%,高压及中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及地的电容量增大至22.1%,高压、中压、低压绕组对地的电容量增大3.7%,可见中压绕组对高压、低压绕组及地,低压绕组对高压、中压绕组及地,高压、中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及地的电容量变化远超过规程要求。另外高压绕组对中压、低压绕组及地,高压、中压、低压绕组对地的电容量变化也超过规程要求[2]。试验人员利用图1所示的绕组电容量分解模型对电容量进行分解发现,高压绕组对中压绕组的电容量减小达到10.9%,中压绕组对低压绕组的电容量增大达到39.6%,低压绕组对铁芯的电容量增大4.9%,高压绕组对地的电容量变化无明显异常。初步判断中压绕组变形严重,向内塌陷。

    表  1  绕组的介损值和电容量
    测量端2022/05/10出厂值电容量初值差/%
    Cx/pFtanδCx/pFtanδ
    高压-中、低压及地155200.00234163700.00268-5.2
    中压-高、低压及地278800.00301244200.0024014.2
    低压-高、中压及地398700.00341342700.0024216.3
    高、中压-低压及地250300.00311205000.0025622.1
    高、中、低压-地334100.00321322200.002683.7
    高压-地(CH)61856225-0.6
    中压-地(CM)310030003.3
    低压-地(CL)24125229954.9
    高压-中压(CH-M)903510145-10.9
    中压-低压(CM-L)157451127539.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绕组电容量分解示意图

    该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最大分接位置,A相、B相、C相高压绕组对中压绕组初值差均超过“初值差不超过±1.6%”的规程要求,其中B相、C相分别达到11.94%和11.08%。最大相对互差也超过不应大于2%的规程要求。在最大分接位置,A、B、C相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初值差同样均超过规程要求。另外,在额定分接位置,A、B、C相中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初值差同样均超过规程要求,其中B、C相分别达到13.37%12.22%。最大相对互差远超过规程要求[3],达到11.78%。从低电压短路阻抗结果来看,初步判断B相、C相中压绕组变形严重,A相中压绕组也存在变形。

    表  2  低电压短路阻抗 %
    分接位置测量值A相B相C相最大相对互差
    高压-中压最大分接试验值13.3714.16114.0515.92
    铭牌值12.6512.6512.65
    初值差5.6911.9411.08
    高压-低压最大分接试验值22.55322.53222.7070.78
    铭牌值23.2923.2923.29
    初值差-3.16-3.25-2.50
    中压-低压额定分接试验值7.036.2896.37311.78
    铭牌值7.267.267.26
    初值差-3.17-13.37-12.2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24分别为该变压器高压、中压、低压绕组的三相频率响应特性曲线。由图2所示高压绕组A相在低频段出现了谐振峰的位置及大小变化,在中频段C相出现了谐振峰的大小变化,高频段相关性基本良好[4]。从图3可以看出,中压绕组低频段C相的谐振峰大小有变化,中频段A相出现了较明显的谐振峰位置和大小变化,高频段相关性基本良好。由图4所示低压绕组A相、C两相绕组在低频段也出现了较明显的谐振峰的位置及大小变化,而中、高频段相关性基本良好。初步判断该变压器三侧绕组均存在绕组变形情况,以中压绕组尤为严重,集中在中频段。

    图  2  高压绕组频率响应特征曲线
    图  3  中压绕组频率响应特征曲线
    图  4  低压绕组频率响应特征曲线

    当短路电流尤其出口短路电流通过变压器中压、低压绕组时,因绕组周围漏磁场的存在,且与通过绕组电流成线性关系,绕组会承受巨大电动力的作用。因为高压绕组对于电力系统为用电设备,中压、低压绕组对于电力系统为电源,所以流经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电流方向与中压、低压绕组相反,遭受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在轴向漏磁场作用下,使处于最外层的高压绕组受到扩张径向力,使处于内部的中压、低压绕组受到压缩径向力,导线材质、结构等多种因素决定其抗弯强度远低于抗拉强度,所以极易发生绕组变形等机械失稳问题[4]。另外,变压器遭受短路故障时,中压、低压绕组承受的短路电流远大于高压绕组承受的短路电流,在漏磁场作用下,受到的电动力更大,故短路电流更易造成中压、低压绕组变形[5]

    该变压器已运行近15年,尽管抗短路能力校核结果中压绕组满足规程要求,但投运以来中压侧遭受多次短路故障,特别是2022年5月2日,线路侧断路器因机构问题,延时分闸,该变压器中后备保护动作跳闸,切除线路故障。此次短路故障对该变压器中压侧造成较长时间的短路电流冲击。具体情况如下:

    2022年5月2日13:10:24.872,某110 kV线路发生B相接地故障,该220 kV变电站154线路保护零序I段、距离I段动作,154断路器未跳开,该110 kV线路故障电流未消除。随后,该220 kV变电站2号变压器中压侧过流保护Ⅰ时限动作,跳开101断路器,过流保护Ⅱ时限动作,跳开112断路器,故障电流切除,67 s后154断路器跳开。

    综合以上试验情况,初步判断A相、B相、C相中压绕组均变形,但绕组未出现匝间短路或断股情况,因此油色谱未见异常。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由于遭受了多次短路冲击,绕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该变压器以往试验数据未发现异常,直至遭受最近一次短路冲击,中压绕组受到压缩径向电动力的作用,自身固有应力失衡,中压绕组更靠近低压绕组,其对低压绕组电容量增大,对高压绕组电容量减小,故判断该变压器中压绕组已发生明显变形,具体情况须返厂吊罩解体检查。

    2022年5月25日,对该变压器进行解体检查,情况如下。

    调压绕组外观无异常。高压绕组受中压绕组变形挤压位置出现轻微变形,部分油隙垫块可见明显偏移,如图5所示。

    图  5  高压绕组垫块偏移情况

    A相中压绕组在靠近旁柱的相间侧,上半段发生扭曲变形,其中7-11撑条间线饼变形尤其严重,如图6所示。内外径对应区域可见多处绝缘破损,其中外径侧在第16、18、19、20饼,9撑条位置,各有1处露出铜线,如图7所示。上部右数第3~15根内径侧撑条出现分层,如图8所示。B相、C相中压绕组同样存在严重变形。

    图  6  A相中压绕组变形情况
    图  7  A相中压绕组绝缘损坏情况
    图  8  A相中压绕组撑条分层情况

    低压绕组外部围屏纸板发生严重变形,局部撕裂损伤,受中压绕组变形挤压位置出现变形,部分油隙垫块受挤压变形。

    高压、中压、低压绕组均未使用自粘换位导线,不满足现行的抗短路能力设计要求。

    该变压器下节油箱为适形结构,与常见的U形传统结构存在差异,存在油流循环不畅的问题。

    解体检查结果表明,该变压器中压绕组多次遭受短路故障后,三相绕组已发生严重变形,部分绝缘已损坏,如未及时发现,运行中再次遭受短路故障,将造成严重设备及电网事故[6]

    任何设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对于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产生的外部原因为遭受短路电流冲击和运输、运行过程中遭受物理碰撞,对于本起缺陷而言是短路电流的冲击。而造成变压器绕组变形的内部原因为本身抗短路能力不足。因此为防止大型变压器发生短路损坏事故,应在产品制造和运行管理2方面采取综合措施[1]。在变压器遭受短路电流冲击后,应在油气监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变压器设计、工艺水平、材料质量、电气试验等多重因素,开展变压器诊断试验,判断变压器健康状况,防止变压器带病运行。

  • 图  1   绕组电容量分解示意图

    图  2   高压绕组频率响应特征曲线

    图  3   中压绕组频率响应特征曲线

    图  4   低压绕组频率响应特征曲线

    图  5   高压绕组垫块偏移情况

    图  6   A相中压绕组变形情况

    图  7   A相中压绕组绝缘损坏情况

    图  8   A相中压绕组撑条分层情况

    表  1   绕组的介损值和电容量

    测量端2022/05/10出厂值电容量初值差/%
    Cx/pFtanδCx/pFtanδ
    高压-中、低压及地155200.00234163700.00268-5.2
    中压-高、低压及地278800.00301244200.0024014.2
    低压-高、中压及地398700.00341342700.0024216.3
    高、中压-低压及地250300.00311205000.0025622.1
    高、中、低压-地334100.00321322200.002683.7
    高压-地(CH)61856225-0.6
    中压-地(CM)310030003.3
    低压-地(CL)24125229954.9
    高压-中压(CH-M)903510145-10.9
    中压-低压(CM-L)157451127539.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低电压短路阻抗 %

    分接位置测量值A相B相C相最大相对互差
    高压-中压最大分接试验值13.3714.16114.0515.92
    铭牌值12.6512.6512.65
    初值差5.6911.9411.08
    高压-低压最大分接试验值22.55322.53222.7070.78
    铭牌值23.2923.2923.29
    初值差-3.16-3.25-2.50
    中压-低压额定分接试验值7.036.2896.37311.78
    铭牌值7.267.267.26
    初值差-3.17-13.37-12.22
    下载: 导出CSV
  • [1] 刘胜军,周永强,何燕. 突发短路造成220 kV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处理[J]. 电子世界,2013,(009):79−80.
    [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DL/T 393—2010[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7.
    [3] 刘胜军. 突发短路造成220 kV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处理[J]. 变压器, 2013, (12).
    [4] 穆永保. 一起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诊断与原因分析[J]. 变压器, 2014, (11).
    [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50—2016[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6.6
    [6]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DL/T 911—2016[S]. 北京. 2016.7.
  • 期刊类型引用(3)

    1. 陈凌云. 电力变压器低压绕组变形故障自动检测方法. 自动化应用. 2024(06): 89-91 . 百度学术
    2. 赵毅. 变压器绕组性能测试及评估方法优化. 安装. 2024(08): 65-67 . 百度学术
    3. 刘钊,田小龙,刘小琰. 35 kV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 农村电气化. 2023(12): 17-19+31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

图(8)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7-04
  • 修回日期:  2022-07-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5-10
  • 刊出日期:  2023-05-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